怀德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怀德坛@拉曼大学伙食团
 
欢迎页首页相册搜索Latest images注册登录

 

 靜心之路~ 內容介紹

向下 
作者留言
不知道
版主
版主
不知道


帖子数 : 137
注册日期 : 08-04-16

靜心之路~ 內容介紹 Empty
帖子主题: 靜心之路~ 內容介紹   靜心之路~ 內容介紹 Icon_minitime周一 六月 07, 2010 3:11 pm

內容介紹:
有個俄國的故事是這樣的:巴巴•雅加是個性情狂野,有著女巫般醜怪容貌的老太婆。她鎮日攪動大鍋爐,能預知未來。她住在林間深處,人們去找她時心存恐懼,因為須深入幽黯林間去問女巫危險的問題,遠離原先舒適常規的世界。

當第一位年輕尋道者來到她的小木屋敲門時,巴巴•雅加問道:「你是自願前來,還是別人派你來的?」那個順應家人要求的年輕人回答:「我父親派我來的。」巴巴•雅加二話不說,馬上就把他丟進鍋爐裡給煮了。

下一個挑戰者是位年輕女人,她看到林地裡的炊煙,又聽見巴巴•雅加的高聲喧嘩,才好奇的走來此地。於是巴巴•雅加又問道:「妳是自願前來,還是別人派妳來的?」這年輕女人被吸引到森林裡,只是想碰碰運氣,看自己能夠找到什麼寶貝,所以說:「我是自己要來的。」但巴巴•雅加還是把她丟進鍋爐中。

不久,第三位訪客到來。這回又是個年輕女人,她內心深受世間萬象所擾,於是不辭勞苦來到巴巴•雅加這座位於林間深處的屋子。她瞧見屋頂炊煙裊裊,明白眼前的風險。巴巴• 雅加質問她:「妳是自願前來,還是別人派妳來的?」這年輕女人誠實地回答:「我主要是依自己意願前來,但也有大部份原因是他人的緣故。我會來此,主要是因為妳在這兒,因為森林,還有某些我已遺忘的因素;而且主要的是,我也不明白我自己為何來這兒。」巴巴•雅加凝視她一陣子說:「妳過關了。」然後把她領進小木屋裡面。

我們無法完全瞭解驅使我們走上修行之路的所有成因,但生命卻自然驅使我們往那個方向走。我們的內心有某種東西知道,自己來到世間不只是為了汲汲營營的謀生,在靈魂深處有股力量想要喚起被遺忘的記憶;而促使我們進入巴巴•雅加那幽暗國度的動力,不論是過去的困惑和悲傷,到終都是要返回自己的本心。

在古印度,「牛」被視為神奇和強大力量的象徵。有幅「十牛圖」上面有個男人徘徊在山間的林蔭深處,這男人背後是迂迴交錯的迷宮,那是由盤距人們內心的野心和恐懼、混亂、失落和稱讚、責備等情緒,交織而成的舊路。

長久以來,這個人已遺忘河流和山景。但那一天他終於想起這一切,於是去找聖牛。他內心明白,即使四周是深谷或高山峻嶺,他都必須要找到那隻牛的蹤影。當他走進林間深處置身於美景時,便停步休息。他俯視下方,「看見」了第一條小徑。

「十牛圖」初始「見跡」,是一種靈性覺醒的召喚,是種內在的動力。有人為此痛苦掙扎;有些人只是想知道,怎樣才是最佳生活之道?有人想弄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或人生目的?有人則想探問如何才能學會去愛,或自己是誰?如何才能得到自由?有人因終日碌碌,不禁停步自問:「為何要這樣整天忙碌?」於是,我們的心愈來愈離開小時候那個清明又寧靜的本來心,漸漸的我們長大,看多、知多、擁有多,煩惱、問題也愈來愈多。

一、強烈而真實的渴求
我們迷失在「思維」的叢林裡很久了,在這同時,內心深處隱藏著一股不知
名的力量想要衝出重圍,但一直不得其徑。這股力量已然蘊釀了不知有幾千百
世,而且等待時機,蠢蠢欲動;直到我們最痛苦的時候,便突然「見跡」,然後
成為強烈而明顯的渴求,這個渴求引領我們走向成道之路。
成道這條路首要「靜心」,但靜心的道理縱然知道了也是沒有用的,重要的
是,你對它要有熱切的渴望,並用盡一切努力去經驗它。就如同好奇心也是無濟於事,如果只在一旁好奇的觀望,仍無法完成你的好奇。靜心的基礎在於強烈的「渴求」,就像強烈的口渴一樣,已經到了無法再等候的地步了。因為渴求本身,就是一種喜悅,這個喜悅是神性的喜悅,你對神性的渴求愈多,在你內心的種子就愈可能成長,而奮鬥就在裡面產生。一顆種子,可以創造廣大的森林;而你心中那顆渴求的種子,同樣可以擁有無邊量的成就。
您真的在朝這個成就的方向走嗎?縱然是,也不一定能達到,因為佛陀說:
「我說每個人都有能力成道,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想要成道。」你的「想要」不夠
強烈,這是基於還有很多的顧慮、捨不得,以致要的東西很多,分散了目標,最
後都不了了之。六祖惠能之所以承接了五祖弘忍的位,是因為他的目標很明確、
很篤定。如果你想要它,那就將它視為「可能」的。
一百一十歲的許哲女士,她的心靈活潑年輕,永遠有旺盛的學習心和求知
慾,面貌猶如六十多歲,耳聰目明、筋骨柔軟,她傾盡一切的照顧八、九十歲的
老人,做義工、運動、靜坐、閱讀。她說:「愛人是我的信仰,良心是我的宗教。」
她二十七歲上小學,四十七歲學護理,六十七歲獨力創辦養老院,六十九歲學瑜
珈,一百歲用功學中文。這位一百一十歲的年輕人將每件事都視為「可能」,所
以真的達到了。您有像她這樣「強烈而真實」的渴求嗎?如果有,才有可能驅使
你走向清靜的成道之路,返回你的本心。

二、正向而樂觀的態度
我們經常會渴求某種東西,但對是否能得到,並不抱希望,雖然有欲求,卻
帶著一種失望的感覺。還沒開始努力,就說:「很難!」如果你的第一步就很樂
觀,最後一步也會以樂觀收場。
樂觀的人會說:「雖有點困難,但努力仍可完成。」悲觀的人則說:「雖可以
做到,但實在太難。」因為樂觀者看每個問題都有答案,而悲觀者看每個答案都有問題。因此,不要以悲觀的態度來貶抑你自己,那是侮辱自己,表示你不配去經驗真理。請問,假如你是佛,你會怎麼看待你自己?你要這麼想:「假如我是佛」。因為你的樂觀,所以創造出一種氣氛、一種念波,使得結果能發生。
你的內在要很確定:我一定可以做些什麼!而且要注意你所經驗到的每一件
小事,使它成為你進步的基礎。千萬不要把任何能量放在那個不可能發生的上
面,譬如:擔心以後、懷念以前。人一直生活得不快樂,是因為他忘了所擁有的,
而試著去爭取得不到的。如果你拿到半瓶的水,你會說:「怎麼剩下半瓶?」還
是說:「還好,還有半瓶!」樂觀而正向思維的人,他的路會走得愈來愈簡單、
愈來愈容易,於是心靈就愈來愈清靜。

三、單獨而絕對的自由
講話,是這個世紀的苦難。每一個人都有話要說,委屈時要辯駁,無聊時要
談心,好勝時要奪理,這個社會充滿了喋喋不休的人,似乎無法讓自己有片刻的
空閒,一沒事做、沒講話的對像,就慌了,就算講話,也顯得毫無理緒、不知所
云。
其實,講話是可以很純的,而不是雜亂無章的閒聊,好像所有的喋喋不休都
只是為了要佔據你的心靈,不讓它太空閒,一空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。因此,如
何讓單獨成為一種「享受」?少講話,可以避免浪費能量,而停留在單獨中。例
如,走路只是走路,吃飯只是吃飯,看只是看,說只是說,沒有其它成份參雜其
中。
要知道,生命的真理不是透過生活在群眾裡而知道的;任何嚐到寧靜的人,
都是在絕對的孤獨中。既不仰賴知識、人群、前輩,也不追求熱鬧、保障,它是
「於相離相」的一種喜悅;雖然處在人群中,但不忙著聽、看、說,所以每天都
可以睡時無夢、醒時無憂。
大自然一直都在跟你溝通,但是你太過於專注在你的喋喋不休裡,所以你聽
不到它的聲音。你與上天、與仙佛原本可以隨時感應上的,但因為你的心外放、
裝得太滿、仰賴太多外在的東西,你已經不是一個單獨而自由的存在,以致與上
天失聯,變得一點也不快樂。因此,光是停止講話是不夠的,還要停止內在的喋
喋不休,不管是自言自語或胡思亂想,你都要告訴自己說:「我不喜歡這個噪音。」
這樣,你才有可能回到清明的本心。

四、清晰而堅定的決心
如果你將頭腦分成十個部份,有意識的頭腦只佔一部份,其它九部份都是無
意識的頭腦,你的頭腦就會變得更清晰、更有決心。「無意識」是成功的基礎,
如果你習慣於有意識的判斷,就容易失敗。所以,當我們立下一個有意識的決心,
就要進入三摩地和最終的喜樂。由有意識的決心來表現,然後無意識的喜樂就會
被引導出來,那就是你的清靜本心、你的佛性。
佛陀坐在菩提樹下時,就下了這樣的決心:「除非我成道,否則我就不起來!」
這個如喪考妣的決心〜我就不起來了,彌漫了整個身體。如果你一再重覆這個決
心,就可以進入無意識的頭腦,發揮無限的潛能,那便是你的清靜本體,亦即你
的佛性。難怪六祖惠能悟道時忍不住驚嘆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靜!何期自性能生
萬法!」下定了堅若磐石的決心,這個決心就變得清晰又俱有源源不斷的大能量。
想要找回那顆常清常靜的本來心,就得俱備「渴求、自由、態度、決心」四
個條件。憑著這四個條件,會發現你的心變得簡單又清晰,既沒有負擔又能量十
足,可以承擔也可以放下,心量是這麼的寬廣又自由,這是我們迷失很久的路。


[转载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ming-de-xin-ling-shu-fang/you-wu-chang-zou-xiang-an-le-ji-gong-huo-fu-ci-xun2-/128064397217250#!/notes.php?id=117185288316115&start=50&hash=a480e964b6b9bc0e17dccd0ac653d91d]
返回页首 向下
 
靜心之路~ 內容介紹
返回页首 
1页/共1
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
怀德坛 :: 仙佛慈語及善歌集錦-
转跳到: